空調的關鍵參數只有三個:制冷功率、制冷量和能效比,通過能效比,又分裂出來了能效等級。這些內容都會標注在空調的“中國能效標識”上
制冷功率
制冷功率又被稱作“輸入功率”,或者叫“額定功率”。可以理解為“耗電速度”,與空調的耗能有關。空調持續工作1小時,耗電量為輸入功率(W)/1000——如上圖中的803W,持續工作一小時,耗電量為0.8KW。不過空調的工作狀態是“走走停停”,當室內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后,空調就會停機(定頻空調)或降低功率(變頻空調),所以一般不會持續工作一小時。不過我們有了這個數據,也可以自行計算它的耗電量——或者說用來作對比。
買空調的時候我們常說“這是幾匹的?”這里的“匹”,形容的就是空調的制冷功率。1匹大概就是800W——600到1000W都算是1匹,數值大點的就叫“大1匹”,小點的就叫“小1匹”。幾匹的說法是個近似值,為了讓用戶有個初步了解。
有制冷功率,自然也有制熱功率——制熱功率會比制冷功率高一些,如果有電輔熱的話,還會有電輔熱功率。這樣一來,空調制熱時的耗電就是制熱功率+電輔熱功率。不過制熱不在空調的評判范圍內,所以空調的制熱數據并不重要——也沒有可比性。
制冷量
制冷量可以理解為制造冷氣的速度或者叫能力,我們買空調時所說的“26型”、“32型”,都指的是這個——當然,這也是近似值,26型指制冷量在2600W左右,2700或2500W,都屬于26型。
制冷功率和制冷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?這就好像汽車的拉力和油耗一樣——雖然二者的比值不是固定的,但肯定是油耗越高,拉力越大。
制冷功率就是油耗,制冷量就是拉力。一般我們在已知其中某一參數,估算另一個參數的時候,會利用1匹=2300W這個公式——即每匹(制冷量)可以產生2300W(制冷量)冷量。
能效比
能效比,顧名思義,就是效果和能耗之比,公式為制冷量/制冷功率。制冷有制冷量和制冷功率;制熱也有制熱量和制熱功率。所以既有制冷能效比,又有制熱能效比。只不過我們就像我們上文說的,空調主要還是以制冷狀態為評判依據,所以一般提到能效比的時候,說的都是制冷能效比。
以上圖中能效標識上的參數為例,輸入功率1060W,制冷量3500W,能效比的計算方式為3500/1060≈3.3。
所以你說能效比越高的就越省電嗎?不一定!能效比只是制冷量和制冷功率的比值,體現的是電能和冷量的轉化率。而影響耗電量的,只有輸入功率——輸入功率越高的,必然越費電。但是能效比越高,證明空調的轉化率越高——換而言之,相同制冷量下,能效比越高的空調,耗電量(輸入功率)也就越低。
轉化率就是空調的環保等級,于是又根據能效比的排名,分裂出了能效等級——過去分為五級,現在分為三級
能效等級越高(數字越小)的,證明能效比越高——能效比高了代表什么?剛才已經說過了。
您好,歡迎蒞臨威酷建材,歡迎咨詢...
觸屏版二維碼 |